——《东渡秘笈》书评
左书慧
点一盏长灯,品一口香茗,翻一本秘笈,得一世真义。眼前这本精致的《东渡秘笈》出自增田维忠先生和虞希华先生之手。增田维忠先生曾长年居于中国,对中日两国皆有着真挚的感情,此番借纸笔叙写了三篇两国交往之往事,旁征博引,字字珠玑,一腔深情倾注于纸上。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约四十周年之际,我辈阅读此书,纵览古今,倍感两国渊源,更得此中真义。
青山苦恋,大爱无疆
明末清初时期,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复兴宗室,创立黄檗宗,终老他乡,一生可谓传奇。
大情不囿于小爱。初知佛法,一生为注;别离阿梅,斩断情路;弘法东渡,远离故土;自觉觉人,讲台高筑。
文章多线并行,前呼后应,既展现了一代宗师的孝道,尊师,慈善对徒,亦阐释了隐元大师的遗民性格以及期待民族复兴的远见,将个人的生命色彩在禅宗的大慈大悲中描述得淋漓尽致。<
琥珀水晶,患难真情
唐玄宗末期,安史之乱爆发。马嵬坡下,贵妃自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不同于以往香消玉损的版本,作者描绘了贵妃东渡日本,和乐太平的传说。
长安别离愁,东瀛逢心友。东瀛美酒,色清似晶;大唐佳酿,艳如琥珀。琥珀水晶,相映成辉。一如李杨二人矢志不渝的情谊,一如女皇贵妃姐妹相知的珍惜,一如中日两国近邻互助的真情。
文章多次点题,琥珀与水晶的多次相映中,含义愈见深刻,主旨步步升华。传说与史实穿插,一气呵成,读来只觉心中畅快,“长恨”心结顿解。文末由古及今,更教中日读者珍重两国渊源情谊,发人深省。
师生缘深,难忘此恩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周树人公费赴日留学,在仙台遇见一生敬重的老师——藤野先生。鼓励剪辫,启发式教学;示范解剖,尊重生命与人格的教诲;助寻良药,使其操起灵魂的手术刀……这一切在日本四年的经历,成为周树人人生无法抹去的印记。
惜别换来的终究是重逢,陈天华决然跳海,秋瑾慷慨赴死,鲁迅弃医退学,一代民族魂最终消逝,然而人们的理想和抱负会重逢,也会换来人们渴望重逢的无穷力量。
文章巧用倒叙,鲁迅先生的葬礼已奠定了全文略显沉重的感情基调。然而这师生间亦师亦友的感情令人动容,几位年轻爱国志士的牺牲令人热血沸腾。心脏动脉化作的毛笔仍冲击着心灵,鲁迅先生带血含泪的呼唤永远振聋发聩!
《东渡秘笈》以电影文学剧本形式讲述了三个与中日两国颇有渊源的故事。三篇文章皆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丰满,巧设伏笔与线索,前后呼应中使文章浑然一体,大大增加了其可读性。同时蒙太奇的写作手法又彰显了其“剧本”特点,文中多颠倒,多叠印,只撷取最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述作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的部分,可谓是“镜头切换而剧情不断”。
在每个镜头下,作者笔触又时而恢宏,烘托出壮观的场景;时而玄幻,增添几分浪漫主义色彩;时而细腻,于细微处知真情。画面感如此强的文字,可待其拍摄成影视作品必为佳作。而其高度还原历史的内容必将激起中日两国民众互相学习了解文化的热情,岂不美哉?
《东渡秘笈》,叙三世之事,记永世之情。